那些年 徐霞客走过的大好河山

5月19日,中国旅游日。399年前,《徐霞客游记》在那一天开篇。徐霞客于此日“自宁海出西门”,开始一段新的旅程。

在第二个“中国旅游日”来临之际,《行走周刊》与您一起重温徐霞客走过的大好河山,聆听当代旅行者的“侠客”心声。接下来,我们将陆续推出“重走霞客路”中和下,期望在旅途中发现400年间中国河山的变迁,并寻找内心的栖地和旅行的意义。

再走霞客古道 重温《徐霞客游记》

历史讲堂

“癸丑之三月晦,自宁海出西门。云散日朗,人意山光,俱有喜态。”

公元1613年的5月19日,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到了宁海。这一天的行程结束后,他在歇脚地落笔写下了这句话。名闻中外的《徐霞客游记》就此开篇。

据了解,徐霞客当年从宁海出西门所走的古道,即是李白27岁出四川,遇天台道士司马承祯于江陵,直奔天台山的所经之路;也是唐玄宗写给司马道长诗中的“地道逾稽岭,天台接海滨”之路;还是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和鉴真和尚的必走之道。

旅游亮点

徐霞客古道是位于宁海岔路镇、桑洲镇、黄坛镇、跃龙街道的现存古道。从西门出发,经梁皇驿走松门岭,到筋竹庵,再走筋竹岭、冠峰道,全程均由鹅卵石铺成,约有50公里。为纪念徐霞客曾到宁海两次,按《徐霞客游记》中所述之行经路线,命名为徐霞客古道。古道原为宁海至天台府的要道,约建于唐代。

小呆是走过多次徐霞客古道的“就为爬山”户外俱乐部领队。他说,站在宁海县城西边临江的徐霞客大道上,眼前有块碑,做成翻开的书页状,正是《徐霞客游记》的开篇!往北走300米,江边又有霞客与僮子巨像。然而西门已经没了,留下一块“宁海西门古道”石碑驻立在古道起点。

西门,即宁海城关西门。《徐霞客游记》开篇中“自宁海出西门”即指此。宁海城关原有古城墙护卫,东南西北各有门,西门为“登台门”,徐霞客即出此门而就天台道。西门口原有西门路廊,行人歇脚解乏之所,上世纪旧城改造时被拆毁;西门原有方孝孺祠,文革“破四旧”时被毁;西门崇寺山原有北宋时影响最大的佛学大师、慈云忏主遵式的弘法道场和五代时为民请命、减免税赋的良吏陈长官的墓道,现均被毁。现存有柔石故居、徐霞客开游始发处、清泉山、罗公溪等景点。

“虽然许多古迹已不在,但古道边依山临溪,点缀些楼台,风景依旧秀丽,空气也很清新。”小呆说,依然还有些《徐霞客游记》中所说的“喜态”。

登台州天台山  看翠丛中山鹃映发


天台华顶杜鹃绽放 大鹏供图

历史讲堂

“四月初一日早雨。行十五里,路有岐,马首西向台山,天色渐霁。又十里,抵松门岭,山峻路滑,舍骑步行。自奉化来,虽越岭数重,皆循山麓;至此迂回临陟,俱在山脊。而雨后新霁晴,泉声山色,往复创变,翠丛中山鹃映发,今人攀历忘苦。”

翻开《徐霞客游记》,第一篇就是《游天台山日记》。徐霞客在天台山日记中着重记录了登华顶峰,观断桥、珠帘瀑布,对华顶峰景色以及草木异状亦有一定描绘,而对断桥、珠帘之水的描写尤为细致,对水石交映、潭深水急之势颇有重笔。对明岩石洞之阔大、洞外石壁高耸之奇也写得气势非凡。其后对寒岩、鸣玉涧、琼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绘。

旅游亮点

都说“人间四月芳菲尽”,但每年5月中旬正是天台山千年杜鹃的盛花期。

“这周,千米高山华顶上的杜鹃林已经成片绽放了。我们正好要在中国旅游日那天(5·19)组织游客一起去欣赏这场视觉盛宴呢。”游侠客的领队大鹏说,华顶路边坡地,岩上林间遍布云锦杜鹃,星星点点,丛丛簇簇,令人目不暇接。华顶的杜鹃花是珍稀品种“云锦杜鹃”,花色以白色、粉色为主。它们多为“干似苍柏,花若牡丹”的千年古杜鹃,一般树龄都在百年以上,500年以上的就有100多株,最高龄的已有上千年。

天台山,有华顶、赤城、琼台、桃源、寒岩等名景,其中以华顶、石梁飞瀑最为著名。徐霞客曾两次从华顶走到石梁瀑布,第二次还住在华顶寺里。当时到寺时已是晚上,他乘月登华顶峰,回到寺里已是一更多了。而五更时,又乘着月光上华顶看日出。可见游兴之大。“我们也会在四五点起来,沿小路进入华顶森林公园,到杜鹃林看日出,还会沿密径去石梁飞瀑。”飞瀑就在山谷森林中掩着,由金溪和大兴坑两条溪水汇合,飞流而下,气势恢宏,别有意境。当年霞客在这石梁上,“下看深潭,毛骨俱悚”,不过现在再不让人上了。

□记者 钟婷婷

(责任编辑:王伦)

相关文章
网站安全检测平台